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法規內容

法規名稱: 高雄市公私立國民中學常態編班及分組學習補充規定
公發布日: 民國 100 年 01 月 10 日
修正日期: 民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
發文字號: 高市教中字第11339582000號函
法規體系: 教育局
圖表附件:
法規功能按鈕區
一、為使本市國民中學(以下簡稱學校)落實正常教學,並依國民小學及
    國民中學常態編班及分組學習準則第十三條規定訂定本補充規定。

二、學校之編班,除依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常態編班及分組學習準則之規
    定外,應依本補充規定辦理。

三、本補充規定用詞定義如下:
(一)常態編班:指於同一年級內,以隨機原則將學生安排於班級就讀之
      編班方式。

(二)分組學習:指依學生之學習成就、興趣、性向及能力等特性差異,
      將特性相近之學生集合為一組,實施適性化或個別化之學習。

四、學校各年級應實施常態編班。
五、學校為辦理學生編班及導師編配事宜,應成立編班委員會,由校長、
    教務、學生事務、輔導等處室主任、註冊及輔導等業務相關組長、導
    師代表、學生家長會代表及教師會代表無教師會者,由學校未兼任
    行政教師代表共同組成,並由校長擔任主席;主席因故不能主持會
    議時,由主席指定委員一人代理之。
六、學校應配合本府教育局(以下簡稱本局)集中電腦編班,並依下列編
    配方式作業:

(一)編班依據:國民小學五年級與六年級國語及數學科學期評量成績。
(二)編班及導師編配方式如下:
    1.學校於規定期限內,將新生名冊與導師名冊依規定格式建檔及上傳
      至新生入學平台,包含新生班級數與人數調查表、新生導師名冊及
      身心障礙學生編班清冊等。

    2.非總量管制學校依教育部規定人數編班,有餘數者,得予增班;總
      量管制學校由本局報教育部同意後,每班人數不得超過三十五人;
      私立學校每班人數不得超過本局核定之每班招生名額。

    3.有身心障礙學生之班級,得依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(以
      下簡稱鑑輔會)之鑑定酌減人數。

    4.本局成立常態編班督導小組(以下簡稱督導小組),在指定學校督
      導統一編班及導師編配作業。

    5.指定學校會同督導小組人員下載學校資料,將學生依國民小學五年
      級與六年級國語及數學科學期評量成績,採二階段T分數轉換。第
      一階段轉換為班級成績T分數,第二階段再以班級成績T分數轉換為
      班際成績T分數後,加總高低排序,以S型分配於各班。

      例:某校有一年級新生一百二十名,預備編為四班,依前項排序,
      依下列方式分配於各班:
項目
第一班 1           9 12
4   8 5  
第二班 2   3   7 6 10 11
第三班 3   2   6 7 11 10
第四班 4   1   5 8 12 9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   6.普通班之導師編配由各校提編班委員會審議後,上傳名單參加新生
      導師編配。   
    7.新生導師經電腦編配後,現場由督導小組指定人員抽取號碼決定班
      級序號。但遇教師擔任其子女班級導師者,應重新抽取號碼。

    8.雙(多)胞胎學生得於新生編班前申請調整班級,不受理事後調班
      申請。同戶旁系血親二親等內,就讀相同年級者,得比照雙(多)
      胞胎辦理,亦不受理事後調班申請。

    9.班級編號得因特殊需求,於新生編班現場提出調整申請,並由督導
      小組審核,事後不得再行更改。

   10.學生編班及導師編配完成後,列印學生編班及導師名冊二份,由督
      導小組人員檢核,一份送本局,一份送回原校。

   11.學校應於編班作業及導師編配完成次一工作日下午五時前,於校內
      及網站依本局規定格式以公開點閱方式辦理公告至少十五日。學期
      內班級學生有異動者,應隨時更新,並於校內或網站公告至少十五
      日。但有保護之必要或有其他特殊原因之個案,得不予公告。

七、藝術才能班、體育班與安置於普通班之身心障礙學生之編班及導師編
    配:

(一)藝術才能班(音樂、美術、舞蹈)學生依本局核定之班級數編班,
      其導師編配應提編班委員會審議,未具該專長者應參加新生導師編
      配。

(二)體育班之編班及導師編配應提學校體育班發展委員會審議後,再提
      至編班委員會確認。

(三)安置於普通班之身心障礙學生之編班及導師編配應提學校特殊教育
      推行委員會審議後,再提至編班委員會確認。鑑輔會通過之身心障
      礙類學生班級得指定導師,其指定應由第一班起依序編配導師。

八、後報到新生、轉學生及復學生之編班:
(一)後報到新生及轉學生由本局校務行政電腦化系統編配入班,編入該
      年級人數較少之班級(含酌減人數);其各班人數相同者,優先編
      入班級序號較小之班級,但該班有身心障礙或高關懷學生者,應依
      序列最後編入。

(二)復學生應回原班級,或經學校評量後安置適當年級,編班方式適用
      前目規定。

(三)學生轉出又轉入者應回原班級。但原班級人數已滿者,適用第一款
      之規定。

(四)雙(多)胞胎轉入得比照新生編班為原則,但轉入之班級人數已滿
      者,應編入不同班。同戶旁系血親二親等內,就讀相同年級者,得
      比照雙(多)胞胎辦理。

九、學校依校園霸凌防制準則或校園性別事件防治準則規定,認學生有調
    整班級之必要者,應依下列規定辦理:

(一)新生編班前,經編班委員會確認後,函報編班委員會會議紀錄及校
      園霸凌防制委員會或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會議紀錄予本局備查。

(二)學生班級編訂後,經學生及其法定代理人書面申請,召開編班委員
      會審議:

    1.學校召開編班委員會時,得邀請輔導老師、原班導師報告個案情形
      ;必要時,得邀請擬轉入班級導師、校園霸凌防制委員會或性別平
      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列席會議。

    2.編班委員會審議時得視各班人數多寡,將該學生編入人數較少班級
      或適合輔導該個案學生之班級。

    3.學校應將編班委員會審議之結果通知學生及家長,並函報編班委員
      會會議紀錄及校園霸凌防制委員會或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會議紀錄
      予本局備查。

十、班級編訂後,除教師直系親屬編入該教師導師班級及同名同姓學生編
    在同一班級者外,不得調整班級。但因教育輔導需要者,不在此限,
    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:

(一)學生及其法定代理人應以書面詳述理由,向教務處提出申請調班。
      但不得指定班級。

(二)教務處受理後,應協調輔導室指派輔導老師予以了解及妥善輔導。
      經輔導老師了解、溝通及輔導後,確實無法解決者,再擇期召開編
      班委員會研議。

(三)教務處應於受理申請後一個月內召開編班委員會審議並研議相關措
      施。召開會議時得邀請輔導老師、原班導師報告個案情形;必要時
      ,得邀請擬轉入班級導師列席會議。

(四)編班委員會審議時得視各班人數多寡,將該學生編入人數較少班級
      或適合輔導該個案學生之班級。

(五)學校應將編班委員會審議之結果通知學生及其法定代理人,並函報
      本局備查。

十一、班級有特殊個案可召開編班委員會決議鎖定班級,但以一學期為限
      。鎖定班級數達該年級總班級數二分之一以上時,應函報本局核准
      後,方得進行。

十二、導師因故異動之處理:
          一年級新生入學,導師經編配後,二、三年級應維持原導師,
      不得更換。但有以下情形並完成繼任名單提編班委員會審議後報局
      備查之程序者,不在此限:

  (一)因調校或其他特殊原因無法繼續擔任者;若同年級有二班以上更
        換導師者,應以公開抽籤方式編配導師。

  (二)體育班及藝才班導師異動。
十三、學校之分組學習,依下列規定,以班級內實施為原則:
  (一)因二年級得就英語及數學領域,分別實施分組學習。
  (二)三年級得就英語、數學、自然科學領域實施分組學習,其中數學
        、自然科學領域得合併為一組;其餘非指定之領域,仍應於原班
        級學習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分組學習,得於原班級或跨班實施,其跨班實施者,應以二班
      或三班為一組群,並依學生學習特性作為分組之依據。分組學習採
      跨班級實施者,應由學校邀請教師會(無教師會者,由各該年級教
      師代表)、學生家長會及行政人員代表共同訂定跨班級分組學習計
      畫,並於報本局備查後實施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前項分組學習各組群得由原任課教師或不同教師授課。但由不
      同教師授課時,該教師應同時教授該年級該領域不同特性之組群。

十四、學校辦理社團活動時,得不受本補充規定之限制,不同年級、班級
      之學生得自由參加,以發展多元能力,深化學習成果。

十五、學校應採行具體措施加強與教師、學生及其法定代理人溝通,使其
      瞭解學校實施常態編班與分組學習之精神及措施,以確保學生均能
      獲得良好之學習效果。

十六、其他規定如下:
  (一)一年級新生入學一律實施常態編班,二、三年級應維持原班級,
        不得再重新編班。

  (二)學校應將編班及導師編配結果等相關資料妥為保存至少三年,以
        備查考。

  (三)依特殊教育法、藝術教育法成立之班級或經指定重點發展單項運
        動,需要其他編班方式時,另依相關規定辦理。

  (四)學校不得另立名目,辦理未經本局核定之招生考試。